最新网址:www.bqzw789.info
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终明一朝 > 第100章 连种双季稻

原域名已被污染,请记住新域名www.bqzw789.info

    “一个月,嗯,现在已然四月,等到五月,稻子长得正旺,嗯,正是时候。唐忠,若是那东西出来了,先紧着咱自家的田用。若是多了,再给那些佃户用,但是要说好了,我大孙这东西可是辛辛苦苦做的,用了以后能多收一半庄稼,咱们给他们用了,今年可是要涨两成租子的。”老太爷说道

    “对了,大孙,这肥田粉,是只用一次便可,还是要常用呀!”老太爷似乎想起了什么,转头向唐文郎问道。

    “根据庄稼的情况不同,是要常用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,稻孙若用了,也能多长喽?”老太爷接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稻孙?什么是稻孙?”唐文郎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。

    “大孙看来确实是书本读的多,这田下的少了些。那稻子收完,你若不去动那稻根,过个半月,还会再长出些稻子来,这便是稻孙了。若是好年景,这稻孙能在入冬前收了,虽然少了些,只有一两成,但到底也是些粮食。”老太爷慈祥地说道,给儿孙们讲讲这田间地头的事情,是这些老人们最喜欢的内容。

    唐文郎微微皱眉,听起来,这像是两季稻的耕种方式,但是又和两季稻不同,现在的两季稻难道是不再插秧,而是等着收割好的稻子在抽芽?

    唐文郎不知道的是,虽然双季稻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,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与近现代的双季稻栽种方式不同。宋元时期,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双季稻普遍采用再生法,也就是收割好稻子后,等待其茎基部的休眠芽萌发抽穗结实,从而收获第二熟稻子。而湖广福建等地则多是采用间种法,也就是早熟稻子和晚熟稻子分别进行种植,从而实现双季种植。

    而近现代的连种双季稻是事实上是在明代中后期才逐渐出现的,连种双季稻需要在早稻收割后重新整地,然后再重新栽种稻子,起到一年双收的稻子。

    双季稻的种植非常依赖于早稻的品种,但是中国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便引入了占城稻等早稻品种,生长周期仅为100天左右,完全符合双季稻早稻的标准,为后来的双季稻连种方式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双季稻的耕种方式相比于一季晚稻,虽然在单季产量上有所降低,但是在整体的产量上却是要比单季种植多上了不少。双季稻连种的出现,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粮食储备,也为明朝中后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。

    但可惜的是,明朝后期,世界进入到了短暂的小冰河时期,夏季时间缩短,冬季温度降低,使得大量的早稻遭受寒灾,晚稻无法收获,明代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,重新陷入到严重的粮食危机中,却让满清入关后的康乾时期获得了不少红利,不过这都是后话了。

    唐文郎现在思考的问题则是,双季稻的耕作方式,是否能应用于现在的明代呢?

    “爷爷,这稻子要几月收割呢?”唐文郎有些谨慎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如果按照往常的年月呀,应该是六月中便收了。”老太爷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六月,如果按照后世的抢收抢种的话,估计能在十月初收获第二季稻子,现在既然连二次萌发的稻子都能收获,估计再次栽种也是可行的,看来值得一试呀。

    “爷爷,可有人试过,在稻子收割后,再整一遍地,然后再种一遍稻子的吗?”唐文郎装作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哦?这爷爷可是没想过,这地里的事情,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,这老人教怎么种,咱们也就怎么种,哪有人会冒着饿肚子的风险,改这祖宗的规矩呀。”老太爷语重心长地说道。

    确实如此,中国人将土地、粮食看的比天还重,没有人会冒着饿肚子的风险去做一些农业上的试验。而虽然在宋元至明,大量的农学书籍出现,但是文人与农民的天然阶级屏障,也使得这些农业知识只是停留在不事农务的富人、地主阶级,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们,则依然遵守着祖辈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。

    “那,爷爷,咱们可不可以试试,在收稻子之前育一些稻苗,收完稻子后咱不要那稻孙,立即将地整一遍,然后再放水插上稻子。”唐文郎建议到。

    “好!好!咱大孙愿意试,爷爷就陪你试。不过也只能试些咱自己家种的地,可不敢叫佃户们也这么种,人家指着这地活命的,若是少了这稻孙的收成,来年怕是要挨饿的。”老太爷略带宠溺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孙儿明白,孙儿只是觉得,若是这肥田粉加上这两次种稻,……
............
内容不完整?請访问笔趣789(ЬⓠᏃᎳ⑦⑧⑨.CΟM)阅读完整内容!

原域名已被污染,请记住新域名www.bqzw789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