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qzw789.info
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评话三国 > 第九回 相堂赌头曹操遣大将 青州添兵韩浩任先锋

原域名已被污染,请记住新域名www.bqzw789.info

    元直打定主意,-路上纸扇轻摇,直往夏侯惇公馆而来。

    走不多时,已到他将军府第,

    见大门前早已停满了车轿,拴上了各种颜色的马匹。

    徐庶走到大门口,夏侯惇的门上手下,

    见到徐元直都不上前招呼他,

    一是知道他从来不给赏银的;

    二是自己的主人同他不和睦的。

    所以,有意东张西望,做得没有看见的样子。

    但是,徐庶是个聪明人,心里想,

    我也不一定要你们来迎接,我同样可以进去。

    因此,他跨进大门,直往里面大厅走去。

    徐庶走近大厅,已听得厅上传来一片“请!请!请!”的嘈杂之声。

    他抬头对上面一看,只见厅堂之,上摆满了酒席。

    文左武右,中间便是夏侯惇,面朝外面。

    同桌上有杨修、贾诩、程昱,满宠等几位大夫。

    现在大家见到徐庶进来,都感到奇怪。

    心说徐庶你来干什么。

    夏侯惇虽然眼睛一只,但是他亦非常敏感,

    见徐庶浑身雪白的孝服,马上想到自己要出兵打仗,

    你这样赶来这里,岂不倒尽了楣!

    所以,装得没有看见一样,根本不去招呼他。

    这时,徐元直已经走到了夏侯惇的面前,对夏侯惇彬彬一礼说:

    “夏侯将军在上,徐某有礼了!”

    夏侯惇仍旧装作没有听见。

    他提起酒杯在手,对宴席上所有的人招呼地说:

    “列位大夫,众位将军请了!”

    众人:“都督请!”“都督请!”“请哪一

    徐庶见夏侯惇不理会他,继续行了一礼,

    说:“夏侯将军,莫非徐某来迟了!”

    夏侯惇听到这一句,更其添了火,

    认为我又没有用大红帖子来请过你!

    如果我早来请过你,那现在你说一声来迟了,还合情理。

    所以,你这种说法真是在胡言乱语。

    再说,今天丞相命我为行军大都督,你却叫我将军,

    难道我的都督被你革去了不成!

    所说难得当上大都督的,最好人家多叫他几声,

    加上本来与你徐庶不睦,夏侯惇毕竟是个武夫之辈,

    一时耐不住气,他便放下酒杯,对徐庶用两个指头指到了鼻子上,

    一只右眼睛一弹,高声喝道:“谁要你来!”

    元直碰到这种蛮不讲礼的人,倒很难下场。

    因此,对酒席上几位大夫看看,意思是要想请他们从中调和一下。

    可是,没有一个人开口,不要说与夏侯惇同桌的人,

    就是整个厅堂上的文武也都是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其中有两个原因:

    一种是拍夏侯惇的马屁,以为你徐庶赶到这里来乃是自找没趣;

    另一种即使感到夏侯惇不问情由,出口伤人来对待徐庶是没有道理的,

    但是,自己在夏侯惇府第用酒,很难说话,

    因此,装得没有看见。

    徐元直在这种场合只有自己落场,心想你这个匹夫,

    与你不必多谈,看你到新野县去定然吃大亏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便对夏侯惇微微一笑,转身就向外走去。

    他走了几步,回头对夏侯惇再冷笑一下,

    然后头都不回,出府门扬长而去。

    夏侯惇想你这种皮笑肉不笑,我决不会见你害怕!

    等到徐庶走后,同桌上的杨修便开口了:

    “夏侯都督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德祖先生怎样?”

    杨修:“都督你竟错了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本督错在何处?

    杨修:“常言道:人熟礼不熟,刚才徐元直彬彬两礼,

    大都督一礼不还,反说‘谁要你来’,未免过份了一些。

    要是他去禀明了丞相,我看曹丞相少不了也要责怪都督。

    大都督以为对吗?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-听,心想这倒是事实。

    徐庶确是个能者,主要他不愿为我叔父丞相效劳,

    要是他真正忠心曹丞相的话,肯定他的官衔远远在我之上。

    再说,叔父对他还抱有希望,既要防他,但又要敬重于他,

    不要丞相为了讨好徐庶,将我来训责一顿,倒也不好。

    因此,问杨修:“本督错也错了,这便怎样?

    杨修:“大都督这倒不妨的。

    我想徐庶是水镜之徒,不单善于用兵,

    而且熟读相法,善观气色,此番大都督兵进新野县攻打刘备,

    不知胜败如何,额头上气色如何,

    我看倒不如请徐元直到来,同都督相这么一相。

    一来请他畅饮一杯,作为歉意;

    二来也可以知道一下凶吉祸福,大都督看来如何?”

    因为在一千七八百年以前,大多数有迷信观念。

    所以,夏侯惇亦非常相信这一套。

    再说,徐庶在曹操面前讲明了孔明号称是一条龙,

    在此不能说夏侯惇一无惧怕之心。

    现在听到杨修这样的说法,觉得倒是一举两得。

    但是,再一想,徐庶已经被我下了逐客令,

    是得罪了出去的,他是否再愿意回来呢?

    因此,对杨德祖说:“

    德祖先生,你话虽如此,可是元直已经

    被我逐出门外,这便如何是好?

    杨修:“这倒不妨的。下官立即赶上前去,把他请回来便了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那就费心德祖了!”

    杨修便放下酒杯,转身向外赶去。

    听来杨德祖好象从中调和,又象站在徐庶一边,为他不平,事实.上不然。

    若问杨修到底耍的什么花招?

    因为自从元直来到这里之后,知道他善于相面,

    所以一般有名的文武都送上大红帖子,邀请徐庶为他们一相。

    可是,元直在曹操处一直心中十分纳闷,

    实在是无办法,正是“人在曹营心在汉”。

    所以,不要说对于你们一般文武他不愿同道,

    即使曹操请他相面,他也要推却。

    不过元直回答得非常奥妙,他便同曹孟德说道:

    “丞相是一人之下,万万人之上,位居一品当朝,

    已经成了相,不需再相了。

    求相者往往欲思再上一步。

    丞相你再想什么呢?”

    言外之意,除非你曹操想做皇帝么?

    曹孟德就怕败露心机,从此再也不敢邀他相面了。

    当然,元直对文武也是用婉言谢辞。

    杨修请过他好几次,都被徐庶谢绝。

    他以为徐元直是好大的架子,所以一.直怀恨在心。

    今天他扇得夏侯惇叫他相面,知道夏侯惇本来与徐庶不睦,

    你今天要是不愿相,夏侯惇毕竟是个武将,一时忍耐不住,

    少不了要得罪于你,至少当众要骂你一顿。

    要是你徐庶怕遇到这种令人难受的场合,那末你只好与夏侯惇相,

    定然被众文武讥笑,说明你徐庶见凶怕,见善欺,敬酒不吃吃罚酒。

    这样,弄得他进退两难,我杨修也算出了一口恶气。

    这就是他的目的。现在,杨修匆匆追了出来。

    这时他望见了元直,要紧朝前面奔去,

    跑了一段路后,杨德祖在后面连声叫道:

    “徐兄慢走!元直兄慢走!小弟来了!”

    徐庶听到叫声,回头一看,见杨修从后面赶了上来。

    心里想,我刚才为难之时,你在旁边装作不见,

    现在再奔来,到底要干些什么?

    因此,徐庶并不理睬,只管朝前而去。

    但是,杨修紧忙抢步上前,到元直身旁拦住,

    满面笑容地说道:

    “徐兄且慢!

    刚才夏侯都督多饮了几杯酒,一时在说话之中冒犯了徐兄。

    如今明白不该如此,为此命小弟赶来,

    请徐兄回去畅饮一杯。

    望徐兄不要见怪,来!来!来!跟小弟回去吧!”

    杨修说罢,便起双手将徐庶一把抓住,拉了他转身便向里面走去。

    所说徐庶是个何等机警的人,现在听杨修说,

    好象刚才因夏侯惇吃醉了,所以言语中得罪了我。

    目前,已经醒悟过来,特地叫他来打我招呼。

    这分明是假言假语!

    酒醒过来也没有这样快,再说刚才他一点也不象醉。

    你杨修乃是曹操的心腹,一向和我平平淡淡,

    现在为什么要对我这样殷勤地招待?

    看起来你们可能做了个圈套,要想套在我的颈项之上。

    徐庶想到这里,心中倒不觉好笑,心想,

    曹操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人物,我尚且能够对付,

    那何况你杨修同夏侯惇一文一武,

    两个人只有三只眼睛,怕到哪里?

    因此,随着杨修重又回进了夏侯惇的客厅上。

    再说杨德祖便将徐庶松了手,向夏侯惇的酒席方向而来,

    到他面前把手拱拱,说:“夏侯都督,徐兄来了!”

    这句话的意思是暗示夏侯,表示你要叫他相面,

    那末多少从口头上请他一声,给徐庶一个上场势。

    这一点,夏侯惇当然懂得!

    因此,他强装笑脸,对徐庶把手一招,高声唤道:

    “元直先生到此,本督有请!”

    这时的杨修做功也不错,回身对徐庶笑容满面地说道:

    “徐兄快来啊!夏侯都督在此相请!”

    杨修说罢,对徐庶看看。

    意思是关照他上来叫一声都督吧。

    元直完全明白。心想,我对曹操都不拍马屁,何况是夏侯惇,

    人家都来承奉你,我仍旧称你一声将军,要我叫你都督那是办不到的。

    这席酒你请我吃,我就坐下。

    但是,为了吃顿酒而叫你大都督,那绝不是我徐庶这种人!

    凭你杨修从中调停,我还是称他一声将军,

    他江山好改,我本䗼难移。

    徐元直边想边走,来到了夏侯惇的面前,起手一拱,

    开口说:“夏侯将军在上,徐某有礼了!”

    独龙眼一听,心想看来你是不会叫我都督的了,那末就将军算了吧。

    为了要你与我相面,只好暂时耐一耐气,

    因此把手一招,说:

    “徐先生少礼,来,来,来!与我摆座位,添盅筷。

    徐先生请坐了!”

    徐庶谢过一声坐,就在夏侯惇的上手里坐定了身体。

    这时的杨修也回到原来的位子上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家人同徐庶面前敬满了一杯酒。

    元直一手执扇,一手执杯在手,酒杯到嘴边,

    一阵喷香的酒味直穿鼻孔,倒是一杯美酒,

    定然其味无穷。

    徐庶心中好笑,真是人争一口气,佛争一支香。

    我一共行了两个礼,这杯酒还是给我吃到。

    这时的夏侯惇在一-旁看得清楚,他想徐庶这个人架子大得很,

    很多文武请他相面总是被他拒绝,

    连我家叔父丞相他都不给一点情面。

    今天不要在我这里被他酒足饭饱,

    结果也是不肯一相,我太吃亏了。

    其实,夏侯惇呀,不管他相与不相,

    人家既然来也来了,就让他饮上几杯,

    你再请他相面那也不迟,元直或许会同意也说不定。

    所说世界上确有这种人,

    俗话说起来叫“一钿不落虚空地”,

    夏侯惇就是这种人,而且非常做得出来,

    他想我一定要你徐庶相了面再让你饮这杯酒。

    因此,他突然对着元直喝了一声:“先生你且慢!”

    元直正当要张口喝酒,被他一声“且慢”,

    冷不防将酒杯中的酒泼了出来,要紧把酒杯放在桌上,

    开口便问:“将军怎样?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本督久闻徐先生在水镜庄上学道-

    徐庶紧接着回答说:“二十年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先生熟读相法。”

    徐庶:“我善观气色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此番本督一”

    徐庶:“将军怎样?”

    夏侯惇听得又气又好笑,心里想,我说半句,

    徐庶紧接半句,我称本督,他接将军,

    我们两人不象在谈话,好象在说滑稽,真是可发一笑!

    夏侯惇想,我不来同你耍什么俏皮,

    目的要问你一个凶吉祸福,因此他继续对徐庶讲下去说:

    “本督此往新野县攻打刘、关、张,生擒诸葛亮,

    不知胜败如何?额尖上的气色如何?

    请先生前来,同本督相这么一相。”

    徐庶听到这里,方始完全明白。

    这一定是杨修所扇出来的事情。

    因为他几次叫我相面,我没有同意,

    所以今天趁机挑动夏侯惇来为难于我。

    再对夏侯惇看看,徐元直想你这个家伙是个匹夫,

    说笑话来讲,要我与你相面,那也应该让我饮上几杯,

    不应该酒杯到了嘴边,你竟把我喝住,

    即使愿意相的话,也要被你弄出气来。

    不同他相吧,看来今天没有给我这样便宜。

    但是,我绝不会同你相面的,

    更不会让杨修在暗中看我出丑,那怎么办呢?

    元直再一想,有了!

    我的老母是被曹**死的,这口气我是始终不平的,

    今天倒不如借相面这个机会,拿夏侯惇来痛痛快快地骂他一顿,

    杀杀他的威风,倒倒他的胃口,也可略消一点气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元直便对夏侯惇说:“将军要徐某和你一相吗?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正是!”

    徐庶:“那请问将军还是实言谈相,还是奉承几句,

    还是从头至尾,还是略表几句?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心里想,这个人的相面分了这么多的项目,

    再说请来相面,总是要求从头至尾地实言相告。

    但是一个人总希望听好话的,何况我是要出兵打仗,

    这是桩大事,少不了要听几句吉利的话。

    总的说来,力求按实相告,所以回答徐庶说:

    “先生听了,本督要从头至尾,实言相告。”

    徐庶:‘将军既然要实言相告的话,

    那末言语之中若有冒犯,请勿见怪!”

    因为称到实言谈相,就是不论好坏,都是要讲的。

    意思是你听到好话不要笑,听到坏话不要跳。

    听来好象向夏侯惇打个招呼,实际上,

    言外之意是骂了你这个贼,不要跳起来。

    夏侯惇信以为真是同他相面,

    所以回答徐庶说:“先生放心便了,大丈夫问灾不问福。

    徐庶一听,心里想:

    好!只要你一声“大丈夫问灾不问福”。

    就立即站起身来,提高了一些嗓音,

    对厅堂上所有的文武说道:

    “众位先生,列位将军,刚才夏侯将军命徐某同他相面,

    我同将军说:还是实言谈相,还是奉承几句;还是从头至尾,还是略表几句。

    将军说要从头至尾实言谈相的。

    徐某说,万一言语之中有所冒犯不能见怪。

    夏侯将军说道,大丈夫问灾不问福。喏喏喏!请大家听了。’

    厅堂上的文武百官听到徐庶这么说,

    有的以为他说话大约就是这样欢喜唠唠叨叨的。

    其实,徐庶的用意,暗中已经叫在场所有的人象作了保人一样!

    因为,徐庶知道,我把夏侯惇痛骂之后,他必定要去曹操面前告我的状。

    现在这样,是为了当众说明,下来的事情就有交托了。

    然后他接下来对夏侯惇看了一看,说:

    “啊呀!将军不能相了!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心里想,你这个人摇了半天船,连缆绳都没有松,

    讲了长久,结果不能相。为什么呢?

    因此紧紧追问:“怎样不能相?,

    徐庶:“将军酒后气色不正,不可相了!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心里想,大概是饮了酒,血脉流动快之后就难相面。

    不知什么时候最适宜呢?

    便问:“那末,请问先生何时最为相宜呢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将军你听了,最好是一早起身最为适宜。”

    意思是一夜睡到天明,等到醒过来,人从被窝中拉出来就相面。

    这时相的面是气色最正确。

    夏侯惇想,要等到明天的话,我是等不及的。

    再说,徐庶相法好,一定有其他办法。

    所以要紧道:“那请问先生,现在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将军,你今天定要相的话,那不妨请到厅堂口,

    亮光之中去细看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想,他果然有办法。

    对!人在厅堂上光线不足,到厅堂口,外面便是一个大天井,光亮得多。

    他可以透过酒容看到我的正确气色。

    其实,哪里是这样!

    元直他想得周到,因为在这厅堂上,桌子椅子多得很,

    又坐在夏侯惇的旁边,过一会骂了他,我是逃起来很不便,

    要是被他抓住的话,少不了当场就要吃苦头,大丈夫不吃眼前亏。

    现在推托到光线好的地方去相。

    其实,主要是我逃走起来便利一点。

    夏侯惇哪里知道这个意思!

    他认为徐庶在自己面前不敢摆架子,想尽办法同我看相。

    今朝,我在众人面前好不威风!

    所以,他马上站起身来,连连应声道:“好,好,好!请到那边一看。

    相过后再来畅饮,大家请!”

    他一-边说着,一边手提甲栏裙往厅堂口走去。

    徐庶在后跟着。

    厅堂上所有的文武议论纷纷,各人有各人的想法。

    有的认为,徐庶见凶怕,见善欺,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;

    有的认为,徐庶见到夏侯惇当上了大都督,也乘机来拍马屁了;

    有的想,徐庶见曹丞相都不退让,今天怎样愿为夏侯惇看相,感到奇怪!

    不管想法怎样不同,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,

    就是大家久慕元直好相法,都要来听听他的论相。

    所以,一齐离开了自己的座位,来到大厅外面,挤满在天井之中。

    这时,夏侯惇.已经有家人为他放好了一只座位,放在厅堂的门槛里面。

    他面对天井,背靠椅子,两只脚正好搁在门槛上。

    一排落地的长窗,早已扇扇开直。

    徐庶他立在天井之中,面对座位上的夏侯惇,两人相隔一定的距离。

    元直想,我是一身布衣轻便得很,

    见到夏侯惇他顶盔贯甲,浑身戎装,从头到脚至少要有数十斤重的披挂,

    凭你是个大将,但是你要想三脚两步将我抓住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说得明白一点,就是等你从后面追上来,我已经去远了。

    可是,见众文武都在天井之中,把徐庶围在中间,元直想不行,

    到外面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一条出路。

    不一会,徐庶便向众人打了一个招呼,

    说:“众位请让在两旁,切莫把光线遮住了!”

    大家听到他的招呼,都认为真的妨碍他。

    所以,大家分在两旁,正好中间让出一条人弄堂,徐庶看到一切齐备,

    便对夏侯惇说:“请将军升冠。”

    升冠”的意思,便是要夏侯惇把头上顶盔推起一-点。

    独眼龙以为徐庶开始同他相面了,因此把脖子上的“刘海带”松了一松,

    然后将头盔向后脑一推,整个额角都露了出来,

    对徐庶说道:“徐先生请吧!”说罢,他一只眼睛对元直一眨,

    一方面意思是请他看额上的气色;

    另一方面是要他加上几句吉利的说话。

    这时的徐庶已经编好了一套骂他的说话,而且还要作弄他一下。

    元直跨进门槛,走到了夏侯惇的背后,起只左手,

    用三个指头在夏侯惇的后脑,下面一根筋脉上,

    用足力气捏了上去。夏侯惇感到十分疫痛!

    他想,徐庶是个好相面,大概捏了后面这根筋脉,

    我的气色都会集中到面部上来,便于他的观察。

    所以,尽管疫痛得他一只眼睛弹了出来,

    可是他服从这位相面先生,忍着疫痛,动也不动。

    所说不论什么本领,只要一出名,假的也变成了真的一样。

    元直也算消消心中一点仇恨,然后,

    他回到外面天井之中立定,对夏侯惇微笑地说道:

    “将军真是生得不差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心里想,这一句好话是最起码的了!

    他得意地回答说:

    “要不然,丞相怎会要我当上大都督呢?

    徐庶:‘“是啊!将军生得五官端正,眉目俱全...”

    夏侯惇心里想,你这句马屁话拍得不上路了!

    别人眉目都生全,我是少了一些。

    看来徐庶是不善于拍马屁的,那就算了!

    因此,没有去接他下句。

    徐庶继续说:“好虽好,可惜眼睛缺少一只!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他的面孔马上红到了头颈。

    心里想,你徐庶这个家伙,说话就是这样可恶!

    被他戏弄得我话都很难回答,只好强装笑脸地说:“嗳!

    先生,你休得打趣,快快与本督相这么一相吧!“

    徐庶突然间对夏侯惇紧张地说道:

    “我看将军额尖上有浮光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想,有光不知是好是坏?便问:“有光便怎样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将军听了,天有浮光要下雨,人有浮光要身亡。”

    一就是你要老掉的!

    夏侯惇-一听心里想,我刚刚当上大都督,要带兵出战。

    你却说我要死的,分明挫我的锐气。

    他哪里忍得住心头的怒火,便将右手高高举起,楞眉目暴地骂道:

    “呀呀呸!你擅敢挫本督的锐气,你于我招打!”

    说罢,他准备向徐庶当头打去。

    元直想,我骂你还没有真正开场,

    已经要被你打了,哪里有这样的便当!

    但是,元直想,看你好象凶狠异常,可是遇到我徐庶,

    要你这条手放下来是十分容易的事。

    他立即双手抱着脑袋,身体往后倒退,口中连连叫道:

    “贺喜将军!恭喜将军!....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一听,他连连对我贺喜、恭喜,

    心里想,我要打你,你却有喜事来了,

    按道理对方向你贺喜,即使是冤家,也不可动手打人。

    现在,为什么我要打你了,你竟连声叫喜了?

    倒要问个明白,要是你讲不清道理,

    我还是要打下来的。

    因此,他把右手留住,开口便问徐庶道:

    “喜从何来?你与我快讲!”

    徐元直一看,他这条右手果然停住了,他便走上几步,

    笑着对夏侯惇说道:

    “将军请息怒,刚才这几句话,徐某是按书而背的。

    你要知道,其中尚有变化也。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原来他是先按照相书上的原句背出来的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不一定如此。

    那末,先听了你的变化再讲。

    所以,要紧问道:“从中有何变化,你与我快讲。”

    徐庶:“将军,你可知道,靠着丞相的洪福,

    祖上的积德,将军自己的侥幸,必然能祸中得福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原来我有这样多的福气,就是说:

    照别人这种气色是要死的,

    但是我的福气多得连自己都糊里糊涂,搞也搞不清。

    只要不死,也就算了。

    然而再一想,我主要是问你,此番去新野县到底胜败如何。

    所以又接着问道:“徐先生,本督要问你,此去新野县吉凶如何,

    请仔细看这么一看。”

    徐元直心里想,你问到这一点,

    那末,我可以把已经准备好骂人的一套,开始用出来了。

    因此,他装得对夏侯惇脸面之上仔细端详的样子,

    然后开口说:“夏侯将军听了,你此去新野带兵五万,

    我看这五万人马或许剩二万回来,或许剩三万回来。

    这时,夏侯惇一下子还听不懂这几句说话是什么意思,

    只是心中感到奇怪。

    自己心里想,去五万人马,剩二万或三万回来,

    那还有这几万人马到哪里去了呢?

    因此追问徐庶说:“你快讲下去。”

    徐庶:“回来的人马都是偃旗息鼓,抱头而归。

    这是大获全胜。”

    这种说法,夏侯惇越听越不懂了。

    他想,大家抱着脑袋,拖着刀枪而回,怎能够说是打了大胜仗呢?

    那末,吃败仗又是怎样的呢?

    弄得独眼龙莫名其妙,他好奇地问道:

    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,本督弄不清楚。

    徐庶就是要使你一下子听不出意思来。

    等到你听明白的时候,徐庶已经逃之天天,远走高飞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,他倒退三步,用眼角对后面一看,一条出路一无障碍,

    元直便微笑地对夏侯惇说道:

    “将军听了,实不相瞒,

    你此番去新野,要知道,

    新野县位于东南,东方甲乙木,木能生火;

    南方丙丁火,又是火。

    总之,你要遇到火攻。

    五万兵要烧得全军覆没,片甲不归,鸡犬不留。

    你夏侯将军自己要被烧得焦头烂额,大败而归。

    这便是实言谈相。

    大丈夫早就说过,‘问灾不问福’。我们再见了!”

    徐庶说完,旋转身去,一手撩衣,一手执扇,

    一阵风地从人弄堂中窜了出去,泼开两腿望外而去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人影全无。

    这时的夏侯惇,被他骂得“七荤八素”,头昏眼花,

    气得口中连连吼叫:“喔哟,喔.....”

    这时,夏侯惇他突然从椅子上直蹿地蹿了起来,

    一只手将腰中悬挂着的宝剑抽出了半口一一

    “嚓嚓锵锵”手提甲栏裙从门槛里面跳到了天井之中,

    准备追赶上去将徐庶一剑刺死。

    其实,元直早已出了将军府的大门,早已赶不上他了!

    两旁文武,要紧拥上前来将夏侯惇拦住,对他说:

    “都督且慢!都督且慢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请众位让开,待本督上前将他一剑杀死,方出本督心头之恨!”

    众人说:“请都督息怒!请问大都督,你到底走大路,还是走小道?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何谓大路?何谓小道?”

    众人说:“大都督听了,你追赶上前将徐元直一剑杀死,

    曹丞相和外界人都不知道其中详细情形,这便是小道;

    现在徐庶干出了这样的事,他也逃不了,请大都督立即去禀告曹丞相,

    由丞相来治他之罪,这便是大路。

    请问都督,你愿走大路,还走小道?”

    夏侯惇听完后一想,众人都在现场,不怕徐庶抵赖,

    他也插翅难飞,我尽管大路一点,

    免得人家说我是小路上的货色。

    因此他向众人问道:“尔等可愿为保?”

    众人说:“大都督,这点请你放心,我们早已说过,

    在场的人都看得清楚,听得明白,当然愿作保人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‘既然这样,本督走大路,请尔等跟随本督相府走一遭。

    夏侯惇说罢,他便将抽出的半口宝剑,推进了剑匣,

    带着众文武出将军府,轿马纷纷,人头济济,一路往丞相府而来。

    一到相府,夏侯惇先匆匆入内,到相堂上亲自敲鼓。

    里面曹操听到鼓声响,感到惊讶!

    问手下,是何人在外击鼓?

    手下人回禀说,夏侯都督请丞相升堂。

    曹操心里想,夏侯惇刚才奉我之命准备带兵杀往新野县,缘何突然要我坐堂?

    因此曹操重新坐了出来。

    这时,文官武将早已在堂上两旁站立。

    夏侯惇同样站在武将之中。

    曹操对两旁文武看了看之后,开口便问:

    “列公,哪位击鼓,有何军情?

    夏侯惇便从武将班中闪出,大步走到曹操虎案之前,

    对丞相拱手言道:

    “叔父丞相听着,刚才小侄奉命带兵,

    准备杀往新野县剿灭刘、关、张。

    回到家中,多蒙文武前来贺喜道喜,小侄摆酒相待。

    正在畅饮的时候,突然徐庶到来,胡言乱语,扰乱军心....”

    如此如此,“请叔父丞相定夺!”

    夏侯惇气呼呼地把情况从头至尾讲了一遍,

    曹孟德听完之后并不相信,原因是问题太严重了!

    心想,徐庶这个人,我一直想捉住他的错处来处罚于他。

    可是,自从去年到此,至今连一句错话都捉他不住,

    现在照你这样讲,徐庶不要说他只有一个脑袋,

    即使生了三头六臂,也不足以割下来治罪。

    再说,你夏侯惇,不要以为我曹操与徐庶不睦,

    你便想趁此机会诬告于他。

    这是我曹操一向不赞成的。

    特别是我与你是叔侄关系,更不能这样处理事情!

    因此,开口问道:“元让,你的言语可当真吗?”

    夏侯惇心里明白,知道曹操对我的说法还不相信。

    他气得真是心火直冒,便怒气冲冲地回答他说:

    “丞相听着,小侄如若谎告,愿以军法治罪!”

    意思就是说,要是诬告徐庶,我自己的脑袋愿意割下来。

    曹孟德看到夏侯惇如此地表示,说明徐庶确实犯了军法,

    心里倒感觉奇怪,想元直怎么会犯这样大的错呢?

    大概是以为我们都见他害怕,因此他越来越放肆了!

    那末,徐庶啊!你的胆子也太大了!

    竞敢说出这样于军不利的话来。

    今天不治你之罪,也没有机会了!

    所以,一面命令夏侯惇退下,一面心里想,

    徐庶既然犯下了这么大的罪,谅必他不敢来此大堂,

    但是料他也无法逃遁,不在大堂,定在他家。

    我可立即命人去他府第将他捉拿。

    要是不在家中,定在皇城之中,

    我只要传令将此许都四城关紧闭,看他往哪里去逃生?

    但是不管怎样,曹操先回转头去,一手撩须,

    一双三角眼对文人班中仔细一看,只见徐庶早已站立在文人班中。

    其实,他逃出了夏侯惇公馆,

    一口气就赶到了这里。

    元直知道,独眼龙必然要来曹操面前告状。

    他想大丈夫不吃眼前之亏,我情愿来见曹操的。

    俗话说:“阎王好见,小鬼难挡”。

    再说,我徐庶怕到不干,干到就不怕,

    一人做事一人当,所以立在旁边听得清,看得明。

    现在,见曹操朝他上下一看,徐庶便从旁边闪出,

    走到曹丞相面前,一拱到底,叫一声:“徐某见丞相!”

    曹孟德出乎意料之外,没有叫到他,可是徐庶已经主动走了上来。

    心想,这个人就是这点大方。

    现在说起来,此人做事漂亮!

    往往有些人犯了法,明知走不了,

    但是还想躲躲闪闪。

    现在徐庶既然到了我面前,我也要问个清楚,

    绝不可以拿一方的说话完全来作数。

    因此,对徐庶把手一招,

    开口问道:“元直公,刚才元让的言语,你可听得么?”

    意思是你徐庶成了被告人,夏侯惇是个原告者。

    但是按理办事,要是原告人的说话你没有

    听清楚,那可以要他再重複一遍,者其中尚有不符事实的地方,

    你徐庶可以在我面前进行申辩。

    我曹操绝对不会强加于你。

    徐庶很快回答说:“丞相请听了!徐某在文人班中早已听得清楚。”

    曹操想,你既然已经听清楚,那他也不必再重複了。

    但是听清,并不等于没有进出。

    所以,继续问道:“那你也如此讲吗?”

    意思问徐庶,夏侯惇的说话是否与你完全相符。

    徐元直连连点头回答说:

    “完全相符,一言无错。”

    曹操听徐庶这样回答,半句都不辩护,倒也爽气得很。

    大概他亦知道罪责难逃。

    既然你已听清楚,又无错,所以这时候曹操脸一板,

    浓眉竖起,三角眼弹出,提高嗓音责问徐庶说:

    “既然这样,那你可知罪么?”“知罪”两字,就是要定罪的意思。

    只要你徐庶说“知罪”,就是完全承认罪责。

    那我便可下令将你斩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,相堂上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徐庶看到武将班中的夏侯惇,见他话虽没有,

    可是他得意洋洋,眉开眼笑,对徐庶睁大了一只眼睛。

    他想,徐庶啊!

    刚才被你骂得我狗血喷头,看你肆无忌惮!

    事到如今,你还敢逞强吗?

    徐庶完全懂得夏侯惇的心理状态,

    但徐庶想,你不要高兴得太早!

    现在看来你.是原告,我是被告,事情没有这样简单!

    我有办法立即变成原告,相反要告你夏侯惇。

    就在曹操等着徐庶认罪的时候,

    元直突然面带微笑地回答曹操说:

    “丞相请息怒,其中尚有缘故。”

    “缘故”二字,便是有着前因后果,

    其中还有说法的意思。

    曹操听他说到“缘故”二字,正是气得发笑。

    心里想,你这个人的讲话就是这样狡猾,既有原因在内,

    理应一上来就说明,可恶的是一切都承认了,

    事情快要结束了,却又翻过来说一声“尚有缘故”,

    岂不是可发一笑?

    说他错吧,不能够!因为他的态度一向和气;

    问他可听得,他回答听得明白;

    你问他可是如此讲法,他回答一无错处。

    这是完全符合堂面上的规矩。

    可恨的是他把要申辩的理由放到最后来讲,

    这个人的修养功夫真是好极了!

    但是又没有理由来禁止和拒绝他的申辩。

    因此,曹孟德苦笑地问他说:“你有何缘故,请快讲!”

    徐庶:“丞相听了,刚才徐某去夏侯惇将军府第作客,

    为他出兵贺喜.....”

    曹操一听,心里想你去贺喜这不错嘛,

    为什么又要骂他呢?听他再讲下去。

    徐庶:“后来夏侯将军命徐某相面....”

    曹操想,你相面的本事确实有名气。

    我曾经请你与我一相,可是你不肯。

    今天我侄儿夏侯惇叫你相,不知你可相否,所以要紧问:

    “那你可相否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徐某相的。”

    曹操想,我的面子不及“一只眼”,不知怎样地相法,

    倒要一听,因此继续问下去:“后来怎样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后来我问夏侯将军,我说要相的话,

    是直言谈相,还是奉承几句?

    或是从头至尾,或是略表几句?”

    曹操想你这个人花头实在不少,相面要分这么许多的,

    但不知夏侯惇要什么样的相法。

    为此便问徐庶:“那末元让他便怎样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夏侯将军要从头至尾地直言谈相。”

    曹孟德心里想,这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世界.上哪有这种人,出了钱请人相面,

    不要实言而只要拍这么几句马屁,不是成了傻瓜了?

    但不知你徐庶怎样说法的呢?

    这倒首先要问个明白:“那便怎样?

    徐庶:“我就同夏侯将军说道-

    曹操:“你讲些什么?”

    徐庶:“我说,既要我直言谈相,

    但是言语之中若有冒犯,不能见怪!”

    曹操想,对!称到直言谈相,就是从实而言,好就是好,坏就是坏,

    再说从来没有一个人生得十全十美的。

    曹操感到这说话有进出,赶快问下去:

    “那末,元让他便怎样呢?”

    徐庶:“夏侯惇将军回答说,‘大丈夫问灾不问福’。

    当时,徐庶就向大家言道,这是夏侯将军亲自命我所相的,请众位听了。

    丞相不信者,请问两旁文武便了。”

    曹操听完元直的一番说话,感到其中确有缘故。

    总的说来,夏侯惇所告徐庶“于军不利,扰乱军心”的一番话,

    都是徐庶同他相面时所谈的,

    相面又是夏侯惇请徐庶相的,不是他赶上门去骂他,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徐元直招呼打在前面,

    而夏侯惇亦同意“问灾不问福”,尤其当时文武都在场。

    要是真是这样,不但徐庶无罪,反而是夏侯惇弄假成真,

    弄巧成拙,谎告徐庶,诬陷他人,这是有罪的。

    我只要问一问两旁众人,便可澄清谁是谁非。

    曹孟德要紧对左右文武一-看,开口便问:“列公!”

    众文武:“丞相!丞相!”“丞相啊....

    曹操:“元直的说话,尔等当场可曾听得?是这样否?”

    在场文武听到曹丞相动问,所说在夏侯府第的时候,一时情面难却,

    到了相堂之上,大家要讲实话了。

    认为徐庶确实招呼在前,相面在后。

    因此,大部分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:

    “回禀丞相,下官听得!”“某等听得!”

    “小将听得!”“末将听得!”“听得啊一”....

    曹孟德满以为今朝能杀徐庶,现在听到两旁众文武齐声说听得,

    正是一丈水退了八尺,大失所望。

    他回过头去对武将班中夏侯惇看看,口不开,双眼对他一弹,

    意思是你这个家伙假戏真做,真象小儿一样,

    一旦说话吃了点亏,立即把脸板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何必同人家寻什么开心,

    打什么趣,真是该死!

    夏侯惇一听,什么?

    徐庶把我骂得这个样子,算是同我打趣啊!

    照这样说来,我变成诬告于他,

    相反我是被告,是徐元直在告我的状了。

    夏侯惇方始想到刚才徐庶在我厅堂之,

    上反複对大家说了再说,原来算是打我的招呼。

    只要招呼在前,就不好说他有意扰乱军心了。

    我就只好被他白骂一顿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夏侯惇,真是啼笑皆非,激大了一只眼睛,对徐庶看看。

    心里想,我真认得你这个家伙!

    徐元直想,你真象困昏了头脑一样,

    要想同我来打官司,自以为丞相是你的叔父,欲思靠官托势来欺压于我。

    徐庶对夏侯惇看看。

    心里想,我不单在你府第敢骂,现在我可以当了曹操之面,

    在相堂之上再重複痛骂你这匹夫一遍。

    徐元直便装得十分慎重,而又用恭维的口气对曹操说:

    “丞相,徐某的相法是平常得很。

    丞相的相法是盖世无双,可称熟读相书,善观气色。

    曹操一听,心里想,我位居丞相,

    当然对相法也懂得一二,说得我天下第一,这是你在拍我的马屁。

    但是千穿万穿,马屁总归不穿,好话总是听得进去的。

    徐庶讲到这里,用手指着武将班中的夏侯惇说:

    “丞相你看,夏侯将军的额尖上黑气沉沉。

    我看他要遇到火攻,定然被烧得全军覆没,

    一败涂地,片甲不回,干干净净!”

    徐元直一-面说,一-面对夏侯惇看着。

    言下之意,我在这里骂你这个匹夫,

    看你能把我怎样!独眼龙听得清楚,心里想,

    徐庶我真正佩服你,先把曹丞相的马屁拍好,

    然后骂得我象鬼一样,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时的曹操,被徐庶的马屁拍得糊里糊涂。

    又被他这种一本正经的样子,弄得信以为真。

    又知徐庶一向有神相之称,因此一想,

    倒不如把夏侯惇叫到面前来,让我亲自来对他看一看额尖上的气色,

    故而开口叫道:“夏侯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在!”

    曹操:“元让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有!”

    曹操:“夏侯惇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小侄在!”

    曹操连叫几声,夏侯惇紧步上前已经到了丞相的虎案之前。

    他想我连连答应,难道你耳朵聋了不成。

    事实上曹孟德要把你喊近一点,仔细地看你一看。

    现在见夏侯已经站立到了自己面前,方始用命令的口气说道:

    “你与我抬起头来!'

    夏侯惇才明白,原来叔父丞相也要和我一相,

    他便把头抬起来对曹操看看,一只眼睛眨了一眨,

    意思是:丞相啊,我们到底是叔侄。

    那末,徐庶说我要被烧,你可以说我不会被烧;

    徐庶说我要全军覆没,你是否可以说得我多少剩一些,

    不一定全部完的。

    这时的曹操在想,既然元直说烧,

    我也只好说烧了。

    他说完,我也不能说剩一个,

    否则我曹操的相面要不及徐庶的。

    有些老先生称曹操是个“老洋盘”,

    一点也不错!

    曹丞相双手撩着胡须,睁大眼睛对夏侯惇一看,

    只见他额角上一团漆黑,看得连连摇头,

    口中“嚯嚯”之声,他忙将脑袋旋转。

    夏侯惇想,什么!我倒楣到如此地步?

    甚至连你看都不看一眼。

    事实上,夏侯惇本来是个黑面孔,

    给徐庶这么一批,曹操又是生平多疑,因此自以为是。

    其实,完全是人为的。

    曹操想,不要真的去吃了一个败仗,

    倒不如让我另差别人,以免去损兵折将。

    他想到这里,便对夏侯惇说:

    “元让,老夫看你气色不佳,速把将令拿来,待老夫另差别将带兵。”

    夏侯惇听说要调去他的令箭,他回头对徐庶看看。

    我一个大都督,被你弄掉了!

    再对曹操一望,心里想,

    叔父啊,你不要和徐庶的调子。

    所以说道:“叔父丞相,切莫去听徐元直的胡言乱语。

    曹操:“哦,胡说!此乃老夫熟读相法。”

    被徐庶赞了他几句,这个老贼竟然象中了毒一样。

    但是夏侯惇想,一个大将要升为带领重兵的主将,

    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。

    接了令箭没有半天就被调回去,我今后岂能为将?

    !这一点面子请你叔父丞相一定要给我的!

    因此他一下子哪里肯把令箭交出来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候,徐庶在一旁听得清楚。

    他想还好,因为夏侯惇目空一切,必然大败,

    要是不给他去新野县,败仗不吃,反过来说倒是便宜了曹操的人马。

    不行!决不能让他有便宜可占。

    所说徐庶,在刘备前早已说过在曹操处没有半句相助于他。

    因此,我一定要说得曹操放夏侯惇去新野县。

    徐庶对曹操的䗼格,完全了如指掌,

    只要用讽刺、激将的手段,必然能达到预想的目的。

    因此,徐庶装得站在曹操的角度上,对他说道:“丞相听了!”

    旁边的夏侯惇到这个时候,只要听到徐庶开口,

    他便会不知不觉地提心吊胆,心惊肉跳。

    他想我告状到现在,一个都督已经被你告脱了,

    你再要开口,恐怕我的脑袋都要被你搬下来。

    曹操听到徐庶在说话,当然要问他:“元直怎样?”

    徐庶:“丞相听了,我看夏侯都督...”

    夏侯惇一-听,心里想刚才要你叫都督的时候,你一直叫我将军,

    现在我的都督要割去的时候,你却偏偏叫我都督,你想他刁也不刁。

    可是,徐元直继续说下去:

    “夏侯都督气色不佳,他自己不信;

    丞相的相法好,天下人还不知。

    依徐某看来,请丞相允许他带兵去新野,待等他全军覆没回来,

    夏侯都督方始明白自己的气色确实不佳,

    然而丞相的相法可以名闻天下。

    丞相看来如何?”

    曹操听完徐庶这一番说话,睁大了一对眼睛,

    看了他半天没有一句话。

    曹操想,徐庶啊,你是吃饭的,

    难道我曹操是吃大粪的吗?

    这种有关几万人马䗼命进出,

    怎样可以拿他们来寻开心!

    怎样被你说得出。

    再说,我是以当丞相吃饭,不是靠相面来过日子,

    要是真的是一位相面先生,为了自己可以出名,

    或许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乱弄一通。

    你徐庶真正把我曹操当作三岁的孩童一般。

    因此,丞相只是对着徐庶‘嘿嘿....”’

    发出一阵冷笑,半句话都没有。

    徐元直知道自己单凭这几句话,曹操是不会上当的。

    他接下来,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:

    “丞相,不是我徐某夸口,按夏侯都督脸上这种气色,

    他必然大败而归,要是他取胜回来,

    愿把我徐某的脑袋取下来。”

    就是说,我料定夏侯惇要败的,他取胜割我的头。

    旁边独眼龙一听,心里想,难道我一定要败吗?

    今天出口气,一定要同你赌这么一赌。

    所以,这段书又称“相堂赌头”。

    只有夏侯惇这个匹夫,连脑袋也要赌上一赌,

    他便趾高气昂地同曹操说:

    “叔父丞相听禀,要是小侄兵败回来,也是愿斩无怨!”

    曹操见他们二人各不退让,都将自己首级来作质,

    他便严肃地问道:

    “尔等二人,口说无凭,可愿立下军令状吗?”

    空口说白话,不作为证,真的如此,那要写下证据,才可作数。

    两人同时回答说:“徐某愿立!”“夏侯愿立!”

    曹操:“那末与我立,上来!”

    徐庶:“是!”

    夏侯惇:“遵命!”

    两人便在相堂上,立即写下军令状,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

    徐庶有程昱为保人,夏侯惇有杨修作保,

    两个保人同时也签上了名字。

    两张军令状递上了虎案,然后各自退了下来。

    曹操把两张军令状拿到手中仔细地看了一看,

    特别是徐庶这张军令状,

    曹操想,元直啊,元直!

    你还是中我之计,

    要知道我不象夏侯惇会被你所激将,这张凭据便是你的脑袋。

    老实说,我与夏侯惇总归是叔侄,

    加上你徐庶不愿意真心助我,那我可以借机会把你除去。

    你说夏侯惇定要大败而归,我就准备他真如此,但是往往在军事上,

    有大败者起先必有小胜,大胜者往往有小败,

    我可以在夏侯惇临行出兵之时,同他言明在先,他兵进新野县,

    一遇到敌人就全力以赴,只要求打一个小胜,立即写一份红旗捷报回来,

    在捷报之上尽量夸大事实,哪怕杀死刘备手下三五百人马,

    你在捷报上写上一万或五千,斩了一员或二员战将,

    你可写上十员八员,我绝不说他是谎报。

    只要拿到这份捷报,就可以同徐庶算帐,

    说明现在夏侯惇连连取胜,说他是全军覆没,

    岂不是诬蔑于他,无稽之谈吗?

    你在军令状上既然早已写明,夏侯取胜,你愿断头。

    那末,等到捷报一.到,你还有何论?

    这时的徐庶,必然无言对答。

    我以他笔据为证,将他先斩,

    即使夏侯惇真正兵败回来,徐庶早已被我所杀,

    没有人再来讲话了。

    因此曹孟德用眼睛对徐庶瞟了一瞟,意思是你中了我的圈套了!

    便对着徐庶露出一丝笑。

    常言道:“行啥良心,过啥日子。”

    你曹操生了这种叵测之心,夏侯惇再打胜仗,

    老天也太无眼睛了!

    事实上,元直心中早已有数的。

    他想:曹操啊!你不要痴心妄想,我早说过诸葛亮的用兵远远胜我徐庶。

    再说,他知道刘备只有极……
............
内容不完整?請访问笔趣789(ЬⓠᏃᎳ⑦⑧⑨.CΟM)阅读完整内容!

原域名已被污染,请记住新域名www.bqzw789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