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qzw789.info
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评话三国 > 第四回 关羽用计赚樊城 徐庶走马荐诸葛

原域名已被污染,请记住新域名www.bqzw789.info

    刘备正在疑惑之时,云长已命人来请皇叔与军师进樊城去。

    事实上,云长带领关平、周仓与两百军兵、家将们偷偷地渡过了樊河,

    在黑暗中隐蔽了起来,便将囊中之计与周仓讲了一遍,

    周将军照计办事。

    再说,樊城刘泌老太守,起初见曹仁在隔河一仗大败,

    到了半夜又听得对面一片杀声。

    他不知情况如何,一大清早就命他的外甥儿,

    名叫寇封带四个家将出城去樊河边探听情况,

    现在寇公子出了樊城,过了吊桥,直往樊河方向而来。

    他到了河边,见到对面只有刘备的大营,

    不见自己人一兵一卒,知道曹仁已经退兵回去了。

    因此,他圈马便回,四个家将在马前领路。

    没有走了多少路,被他身旁一堆茅草之中的一个人看得清楚,

    他便是君侯马前步将周仓。

    他准备把马上的寇公子偷回去。

    周仓一生要偷三个人。

    今天偷来的是第一个,他偷人的本领象猫捉老鼠一样有把握。

    他见到四个家将正在前边谈谈说说,趁他们不防之际,

    从茅草中窜到寇公子马前,

    寇封见到马前站着一个人,七分象鬼,三分象人,吓得他叫了出来。

    但是你刚才嘴巴张大,周将军左手一把棉花团,已经按入了你的嘴里,

    然后起条右手,将他象孩子一般拦腰一抱,

    只听得“嗖”的一声,已经从马背上将公子偷走了。

    前面四个家将只听得后面一阵风声,

    回头一看,马上的公子不见了。

    他们惊慌失措地说:“不好了,公子被野兽吃掉了!”

    其实樊河边,哪里来什么野兽!他们略微找寻了一下。

    找不到公子的人影,带马便逃进了樊城,去见刘泌太守了。

    他们到衙门匆匆来禀报,刘泌太守今年六十有零,

    他膝下无儿,就把这个外甥寇封当作半子之靠。

    现在家将向他禀报说:“老太守,不好了!”

    刘泌:“公子哪里去了?”

    家将:“在樊河边被野兽吃掉了!”

    刘泌:“樊河边哪里来什么野兽?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    家将:“我们在前边跑,只听得后面‘嗖’的一声,

    回头一看,马上的公子不见了!”

    刘泌心中十分着急?说他被野兽吃掉不可能。

    到底怎样一回事呢?一下子辨不清楚,

    因而再问家将们:“那曹仁将军的人马究竟怎样?”

    家将:“一兵一卒也不见,料想他们已收兵回去。

    刘泌心中更为担心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关将军已到了城下。

    当时的周仓飞一般地把公子偷到了关将军隐蔽的地方,

    将他口中的棉花团拉了出来。

    寇封见到云长,知道被刘备方面的人把自己捉来了,

    毕竟只有十九岁的大孩子,见了关将军吓得他一句话都没有。

    云长就对他说道:“公子不必惊慌,你若要活命,

    领关某前往,叫开关厢,劝你家母舅大人归降。”

    寇公子连连点头。

    关公带了所有人,押了公子来到樊城城河边。

    这时,城门早已紧闭,吊桥高挂。

    云长命士兵高声叫喊。

    士兵:“关厢上听了,我们关君侯在此,速叫刘老将军答话。”

    所说刘泌既是太守,又是守将。一人兼两职。

    城关上弟兄见到城外关君杀来,要紧到衙门报知太守。

    片刻后刘泌赶来上了城墙,见外面果真是关君侯带兵前来,

    自己的外甥押在关君侯马前,太守心定了一半,

    不是被野兽拖去,原来是被关云长捉去了。

    他心中已知十之八、九,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

    所以对着下面的君侯拱手问道:“下面原来是关君侯,刘泌在此

    有礼!不知君侯到此何事?”

    关羽:“闻得太守镇守樊城十余年,一向爱民如子。

    关某奉命前来劝你归顺我家皇兄。

    只要开关投顺,保你令甥儿一无危险,城内子民也免得遭灾。

    要是不然,莫怪关某无情了”

    刘泌一听,果然如此:捉我外甥,交换城关。

    刘泌是个非常懂得世事的人,即使我不降,

    刘备就在新野,樊城早晚危险,

    想到皇叔的为人,皆知他一向仁义。

    再说大家姓刘,理应早日归顺,不但保全了外甥的䗼命,亦免得子民们受惊。

    所以他一口应允,对关将军说:“刘泌愿意归降!”说罢,

    他传令开关,放下吊桥。

    就这样,弓不上弦,刀不出鞘,云长取了樊城。

    这正是:单福用兵多巧计,刀枪不举取城易。

    刘泌太守出关迎接,云长带领所有的人跟着刘泌来到衙门大堂坐定,

    立即命人相请军师与皇叔。

    单福和刘备带了所有文武离大营,渡樊河,刘泌将他们接了进去。

    云长向单福交令。

    军师下令盘查钱粮,出榜安民,城关上改换汉旗刘旗。

    刘老见过皇叔,行了大礼,表示真心归顺。

    刘备见寇封,问刘泌说:“老太守,这位公子是哪一个?”

    刘泌:“乃是刘泌的外甥儿。”

    刘备:“太守愿意不愿意将令甥儿过寄于刘备?”

    刘泌:“皇叔见爱,我哪有不允之理!”说罢,他对寇封一看。

    意思叫外甥儿快些上去叩头。

    公子寇封懂得刘泌的意思,立即走到刘备面前,

    双膝跪下,口称:“父皇在上,孩儿拜见!”

    刘备:“儿啊!罢了!快去见过你家二叔和三叔。”

    关将军勉强地招手一招,心中很不高兴。

    他倒不是看轻公子,而是认为大哥何必再要收什么寄儿。

    不象我儿子在家乡,尤其关平他是愿意跟我,更主要的是今后打平天下,

    你大哥到底将位传给哪一个?

    你传给这位公子吧。

    你早已在去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刘禅;

    你说传给自己的儿子阿斗吧,被人家说来有着大儿子不传,

    这是成了废长立幼,不是多找麻烦吗?

    云长不高兴就在这里。

    可是,刘备也有着他的遣理。

    皇叔想,我马上要回转新野县的,他恐怕老太守刘泌变心,

    所以有意将寇封收为寄儿。

    这样我把他带到新野,可使刘泌不敢变心。

    云长没有明白皇叔的意思。

    被你关将军这样一来,公子毕竟是个大孩子了。

    他认为云长看不起,口中不说,在他心里从此对关将军存下一条心。

    因此造成今后关羽兵困麦城,再被孟达从中挑拨了一下,

    所以他不救云长。这在后书再提。

    当时三将军他倒役有理会这一点,

    满面笑容地叫了一声公子说:“侄儿,请起!”

    从今以后,公子改姓刘,就叫刘封。

    这时单先生将一切事务料理完毕,

    就命令刘老太守镇守樊城仍旧为这里的太守,

    方始与皇叔带领了所有文武与公子刘封离开樊城回转新野县,

    传令把城外大营拆去。

    从此皇叔感到有了这位军师,再也不怕曹操了。

    不过,他问单福说:

    “军师,今后曹操可要再发兵来攻打新野否?”

    单福:“主公放心,要是他再发兵前来,本军师自能对付他。”

    他哪里知道,你相助皇叔的日期只有一个夏天,

    曹操对你单福想尽办法,迫使你离开刘备,这里暂且不提。

    再说,曹家弟兄败回许昌,今日到皇城相府,

    上堂见过曹操,把新野被刘备杀敌的情况,从头至尾回複了丞相。

    曹操毕竟是三国中的奇才之一,他仔细地琢磨了曹仁的说话,

    开口便问道:“子孝,胜败乃兵家常事。

    但是,刘备用兵,岂能一跃而如此地?

    老夫想来,其中恐怕有人相助!”

    曹仁、曹洪一听,佩服自己叔父丞相,

    一言就能道破其情,所以要紧回答说:

    “不出叔父丞相所料,小侄等打听到刘备手下新近有了一位军师。”

    曹操:“可知此人姓甚名谁?”

    曹仁:“小侄打听到此人。姓单名福!’

    曹操一听“单福”二字,心想,我从未听到过。

    一般说来有本领的一定有名望。

    现在此人一无名望,竟然能够破我创金锁阵,杀我人马三万三千。

    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?

    所以,再问曹仁说:“可知姓单的是哪里人氏?”

    曹仁:“禀叔父丞相,单福乃是颖州颖长村人氏。”

    曹操听完之后,先命他们弟兄二人退下,然起对着两旁文武开口问道:

    “列公,可知道单福是何许样人?”

    问了二遍;文武没有-一个认识单福的。

    事实上,现在曹操手下已聚集了天下的人材,大小地方各处都有。

    有一位大夫姓程名昱是曹操手下有名的文人,而且是丞相的心腹,

    他也是颖州颖长村人,他听得丞相在动问,他在心中暗暗算计,

    一想,我们村上有如此大的本领恐怕就是他,程昱再三思虑了一下,

    认为十有八九,所以从旁闪出,走到曹操面前,

    把手一拱说道:“丞相,单福下官认识。”

    曹操见到程昱,他才想到你也是颖州颖长村人。

    可能是认识单福的,要紧问道:“你认识单福么?

    程昱:“丞相,照下官看来,单福便是徐庶,字元直,

    看来他为了遮避外人的耳目,故用单福其名。”

    曹操:“大丈夫坐不改姓,立不改名,他缘何要叫单福?”

    程昱:“丞相,你要知道他母亲家便姓单,福字便是他的小名,

    他们弟兄二人,长者称福官,次者称寿官。

    因此,姓着母姓,叫着小名,不可算移姓改名。

    曹操:“他的底细你可明白么?”

    程昱:“我与元直前后村,中间隔一河,

    我们前村都姓程,他们后村都姓徐。,

    曹操想,这没有什么奇怪,

    中国人有个传统往往一村一庄都挂着一个姓,因此常常听到张家村,李家庄。

    程昱继续在对曹操说道:

    “下官知道,元直自幼读书,家境贫寒,后来去水镜庄,拜司马徽为师。

    屈指算来,至今已学了二十年!”

    曹操听到这里,对徐庶更为重视,因为他的老师是山林中有名的隐士。

    常有道:名师必出高徒。莫怪他要杀我三万五千人马。

    这样的能人,怎么会被刘备请到新野?

    曹操他三角眼转了一转,胸有成竹地问道:“他家中有何人?”

    程昱:“他早年丧父,兄弟徐康历年在外经商,有个妻房在家侍奉婆婆。

    元直他至今未娶,但是他的老母是个才女、节妇、贤母,三字皆全,元直是个孝子!”

    曹操想,贤母者必然教子有方。

    因此常言道:“贤母出孝子。”就在你程昱将徐庶的一家身世讲完之后,

    曹操对元直可敬可叹,敬只敬他是不但有着用兵的奇才,

    而且为人亲良,一尽孝的人总是这样。

    叹只叹这样的人材相助刘备,埋没了他这良材。

    俗语说:鲜花插在牛粪上。

    程昱看出曹操的心理,就对他说:

    “丞相,徐庶之才,要是助了丞相,岂不全美!”

    曹操放声大笑地说:“你真知老夫之心!奈何徐庶在刘备的新野,岂会到此许都?”

    程昱:“丞相喜爱元直否?”

    曹操:“老夫爱慕天下人材,元直有如此之才能,我岂不爱哉?”

    程昱:“要他前来,下官自有办法。”

    曹操:“尔有何计?”

    程昱:“下官早说他有老母在堂,丞相可命人去颖长村重礼相送,

    请徐母到此,再用良言劝说请她修书新野,

    元直是尽孝之人,岂有不来道理?

    丞相以为然否?”

    曹操听完感到确是个办法,立即命一员副将,

    带兵一百,绸缎百匹,金银千两,准备芦轿车辆,

    明日前往颖长村,相请徐母到此,同时命程昱代笔,

    冒名写了徐庶的一封家信,内容是徐庶在丞相手下,官拜上大夫,

    请其老母亲来许都享福。

    直到来朝,一切礼物装上车辆,拿了一封书信,

    弟兄推了一部空的芦轿车辆,离许都直往颖川颖长村而来。

    不多几天后,到得颖长村问讯,由乡里人领往后村,

    来到徐庶家门口,所有车辆与手下弟兄都停在外面,

    一个副将拿了书信,走进大门,徐母正在草厅上坐着,

    徐康的妻子正在旁边,和婆婆答话,

    见到外面进来一个当官的陌生人,要紧向里面走去。

    在封建时代里,一般年轻妇女必须回避,

    徐母当然是个老年人,又是一家之主,无法回避。

    她年已六十有余,两鬓白发,身上穿着一般的布衣,但非常整洁。

    她见到来人心想;我虽然生着两个儿子,小儿经商,大儿在外学道,

    怎样有当官的上我家门?

    正在想着,这副将也非常聪明,知道中间坐着的便是徐母,

    故而要紧上前双膝跪下,称呼一声说:

    “徐老太夫人在上,小人拜见!”

    徐母所到太夫人两字,更觉奇怪。

    我儿没有一个做官的怎样口称我是太夫人。

    所说这位老太太已夫亡,守节无过,虽然女流之辈,书画琴棋皆能,

    称谓“才女”,教子有方,称谓“贤母”。

    而且虽然身居乡村,明察世事。

    她想,这里都姓徐,来人不要走错了人家,

    让我来问他一声。“你到哪家?不要弄错了!”

    副将:“请问大夫人,难道这里不是徐元直老爷的府上?

    徐母一听,我长子是叫元直,说明他没有走错。

    但是称我儿为老爷,难道他已经做了官么?

    她好奇地问道:“这里是我儿元直的....”

    副将:“太夫人,小人没有弄错。”

    徐母:“你从哪里而来,奉谁人之命?”

    副将:“小人从许都而来,是奉了元直老爷之命!”

    徐母听说自己的儿子在许都,

    她顿然面色都变了,知道许昌是国贼曹操的地方。

    我儿怎样会在他手下做官的呢?要紧问道:“我儿命你到来何事?

    副将:“元直老爷命我送信与太夫人。”

    说罢,便将书信双手呈上。

    徐母接信在手,立即拆来观看。

    只见信上果真元直在曹操处,要我前往享荣华、受富贵。

    拿一般父母说来看到这种信无不高兴,可是徐母险些流下泪来,

    想我儿出外学了二十年之久的本领,连忠奸都分不开,

    这种福我是不愿意享受。

    但是,明日许昌我一定要去,见到了我儿劝他回来,

    哪怕耕种田园,曹操手下的官千万不可去做。

    所以,命副将请起。这名副将问徐母何日动身,徐母说,来朝就动身。

    副将把所有的礼物吩咐送了进来,徐母一一收下,原因是认为东西是儿子的。

    其次,她准备将此礼物分与村上众乡邻。

    当然,来了这许多人,要安排他们分头住下。

    徐母回到里边,把这事情与徐康的妻子讲明她用日要去许都,

    要是徐庶愿意跟我回来还则罢了;

    要是不然,我准备与他一拚老命。

    媳妇劝婆婆说:“万事请婆婆耐心了!”

    徐母说:“要是我一去而不回,你等小儿寿官回来,好好守住这家园。”

    今夜婆媳二人痛哭了一场,到明天徐母动身,不要说徐康之妻。

    就是村上人都来相送。

    她老人家上了芦轿车辆,副将带兵保护。

    就这样,把徐母骗进了许昌。

    太夫人在车辆上听说已到皇城。

    徐母她不愿去见曹操,吩咐他们说:

    “你们听了,把我送往我儿元直的公馆去。”

    这名副将想,你家儿子的公馆在新野县。

    知道他还没有明白,当然不.能与她说穿,

    嘴里只是应了一-声:“遵太夫人吩咐!”

    事实上,只管把车辆向相府推去。

    直到丞相府第,停下了车辆,徐母认为儿子的公馆已到,等他出接。

    副将进相府来到大堂禀明丞相,曹操正坐在相堂上,得讯徐母已到,

    心想,我要他儿子相助,应该款待他的娘亲。

    本想亲自出接,感到自己毕竟是丞相,所以命程昱代接。

    程昱从相府中走了出来,直到车辆前,对徐母一拱到底,

    叫了一声:“伯母大人在上,小人程昱在此迎接,有礼了!”

    徐母已经感到奇怪,为什么元直不来接我。

    难道他公事忙到如此,大概程昱正在我儿的公馆里。

    再想。我只管进去,

    然后再来责问元直。

    因此,对程昱称呼一声:“莫非是程官官?”

    因为徐母知道,元直与程昱从小弟兄。

    所以习惯称他为“官官”。

    程昱听到这样的称呼顿然脸发红,因为叫我官官,

    还是小孩子时的称呼,想我现在已是近四十岁的人了,

    哪里有出着胡须的官官。

    但是心里明白,我与他儿子乃是弟兄,这样的称呼还是适宜的。

    因此,要紧笑着回答说:“正是小侄程昱。,

    徐母:“元直在哪里?,

    程昱:“徐兄在里边,请伯母下车辆,小侄带路。”

    徐母出了芦轿车辆,手执一根拐杖,

    程昱在前边走,徐母在后跟随,慢慢地向相府里面而来。

    徐母离到公馆这样的豪华。她误认为自己儿子的官一定做得不小。

    事实上,丞相是百官之首,他的府第当然非一般可比。

    程见将徐母领上了相堂。

    自己向文人班中立了进去。

    徐母想,为什么将我这个老人搁在这里?

    这算什么意思?

    她站定身子,起一对老眼对两旁一看;

    啊!立满了文武;

    再对上面一看中间坐着一人,他头戴相貂,身穿红袍,

    同字剑脸,浓眉长须,一看就明白他是曹操!

    虽然第一次见面,因为汉朝年间,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,

    这种打扮、连小儿都明白,乃是一品当朝。

    徐母想,我一进城就叫他们把我送往自己儿子的公馆,

    为什么把我送到这里来!

    既然到来,她就在寻找着自己的儿子,可是不知元直在哪里。

    这时的曹操,见到徐母已经上了我的大堂。

    他心里想,看她一个乡村的老妇,俗语说,她的肚子争气,

    生着-一个好儿子,连我曹操都要拍她的马屁。

    因此曹丞相先招呼她说:“来者莫非是徐老太夫人?”

    徐母:“原是老身。”

    曹操:“老夫在此有礼了!”

    徐母并不还礼,只是回答一声,说:

    “何用客套。我儿在哪里?”

    曹操:“令郎公么?”

    徐母:“正是元直。”

    曹操:“令郎公现在新野县相助刘备!”

    徐母:“啊....”

    徐母听说儿子在刘皇叔处,顿时心中一畅;

    好啊,这才象我的儿子!

    本来我在奇怪,元直岂会助你曹操。

    但是再一想。既然儿子在新野,那末把我这老婆子接来何事?

    因此开口问道:“命我前来何事?”

    曹操一想;莫怪你弄不清!事到如今,应该对你老实说了。

    所以,他笑着回答徐母说:

    “太夫人听了,令郎元直杀我人马三万三千。

    他用兵过人,竟有如此大的本领,如今帮助刘备,实是埋没人材。

    所以请太夫人前来,要你修书一封,命令郎到此相助老夫,

    曹某上表圣天子,保奏元直高官显爵;

    然后太夫人享荣华、受富贵,岂不美哉?”

    徐母到此时才恍然大悟,知道自己受骗了,

    要想骗我写信劝儿子来降,

    曹操你真是在做梦!

    既然元直走正了路,我也放心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倒要问你一下曹操。

    因此有意地反问了一句说:“丞相,刘备何许样人?”

    曹操想,要你儿子来助我。

    只有把刘备贬低一下,所以回答说:

    “太夫人听了,刘备乃是背反朝廷,冒称皇叔,忘恩负义,是一个懒小人!”

    徐母一听,心想,你当我真是乡下的老妇,连这点都不懂吗?

    你真是.在讨我骂了。

    这时,徐母弹出一对老眼。

    指着上面的曹操说:“你且听了,刘备乃是中山靖王后;

    孝景皇帝阁下玄孙。

    堂堂正正的皇叔,仁义布于天下。

    我儿相助皇叔正得其明君。

    你欲命我儿弃明君而助奸贼;弃大道而走小路。

    你真是一个老贼、国贼、奸贼、曹贼!”

    这番说话;骂得曹操摇头顿足,胡须乱飘。

    一声令下:“来,将她推去斩了!”

    顿时,手下人一拥而上,准备上前绑徐母。

    太夫人见拥来的捆绑手,.她一点都不慌,

    对着他们起手中拐杖,指着说:“你们与我站住了!”

    曹操见到此景立即叫住了手下人。

    徐母这时收去了脸上的怒容,

    对着曹操说:“丞相,老身写信便了。

    你何必如此?”曹操放声大笑;

    心想到底是个老婆子,还是怕死的。

    只要你愿意写信,我就不杀你。

    同样他脸上也收住了怒容。

    命手下将她扶到老夫的虎案前;

    徐母慢慢地走向曹操虎案。

    孟德为她准备了信纸、信封。

    老太夫人把拐杖在虎案上一靠,

    然后起手将放着的信纸慢慢地铺平以后,定了定神。

    其实她哪里肯写信!

    但她知道,曹操把我骗到这里,绝对不会轻易放我回去,

    我也决不会写信,准备一死了之,

    等待元直早晚会杀来与我报仇!

    但不过我要是能够将这个国贼除去,

    刘皇叔可早成大事。她借着写信为名,靠近曹操。

    但是一想,没有致他命的武器!

    早知道这样,我在家的时候准备好一把刀子。

    所以她平整纸张是假,看附近可有致他命的东西是真,一看有了!

    出案上有着一个砚台,足有一尺二寸长,八寸阔,一寸多厚,

    要是这方砚台能击中曹操的脑袋,想必他也活不成了。

    这时的曹操他万万料不到六十多岁的老婆子,

    竟有如此的胆量。

    正在他不防之际,徐母已经伸手过去,把砚台一把抓到手,

    举起来就向曹操当头击去。

    旁边手下阻挡也来不及了!

    毕竟曹操是个武孝廉出身,见势不妙,将身一侧,

    砚台击了个空,落到相堂之上,打得粉碎;

    曹操吓得两手抱住了头,一面叫喊传令:

    “速速与我拖去斩了!”

    手下人一拥而上,将徐母拖了出去。

    正要多徐母斩首的时候。

    旁边程昱踏出来见曹操说:

    “丞相且息怒!要是将徐母杀了,元直是个孝子,

    他非但不会到此,相反为了报杀母之仇,

    更其要忠心刘备,请丞相将徐母交付下官,

    待等日子一长,下官自有办法。

    曹操一听,“嗯。”点点头。

    如此说来,曹操还是希望徐庶到此?

    当然!他听说程昱有办法,就传令放了徐母。

    程昱见丞相退堂;他到外面见徐母说道:

    “请伯母大人不要恼怒,丞相是为了爱慕元直兄之才,

    伯母不写信倒也罢了,既然来到了许昌,

    请到小侄家中住上几天,日后再送伯母回家可好?”

    这时,徐母心想;我既然到此,就住上几天再说。

    看来你们也不会马上送我回去。

    所以同意了程昱之说,上了车辆离相府到了程昱公馆。

    当然;程昱对徐母是百般殷勤款待。

    三天后;徐母对程昱说我要回去了,程昱再留她住下几天。

    就这样三天、五天的留下来,徐母在程昱府中已经住了将近一个月。

    有一天,徐母偶尔走进了程昱的书房,不见他在书房中。

    但是在书桌.上见到了一首没有做完的诗。

    一般说来总要有四句才成一首诗;

    现在见到只有三句,也就是.说没有完篇,

    早说徐母是个才女,她见到纸上这样写着:

    “牡丹称富贵,

    全仗绿叶扶。

    雄立百花前,...”

    徐母就在桌上提起笔来;

    在诗的下面添上了一句:

    “虽艳惜香无。”

    这一句添了上去,不但完成了一首诗,

    而且一语双关。

    牡丹花,大家知道称为百花之王,

    所以第一句写富贵二字,

    但是没有绿叶就显不出牡丹的鲜艳,

    一有了绿叶的烘托,立在百花之中就可称它是最美的花朵了。

    但是牡丹虽好,却没有香味,

    好比你程昱虽是一个人材,而相助曹操是没有光彩的。

    徐母添上这一句的意思就在于此!

    她心里是对程昱的讽刺。

    因此搁下了笔,出了书房。

    其实,这是程昱设下的圈套,因为冒写给元直之信,

    要欺骗老人徐母还是比较容易的,而徐庶是个聪明人,

    不是自己母亲的笔迹也绝对不会到来。

    现在徐母在无意中正好留下了五个字的笔迹。

    等徐母走开之后,自有手下人将这首诗交给了程昱。

    他立即进相府来见曹操.对丞相说:

    “丞相!徐母已经写下了书信。”

    曹操想,程昱果真有道理,问程昱说:“书信在哪里?”

    程昱:“请丞相观看!”说罢,呈了上去。

    曹操拿到手中一看;原来是一首诗,他将诗念了一-遍,

    说:“此乃是一首诗,哪里是信?”

    程昱:“丞相你可看得出吗,其中笔迹不同?”

    给你程昱说穿之后;

    曹操哪有看不出之理。

    就与程昱说:“最后一句与前三句之笔迹不同。”

    程昱:“然也,最后一句是徐母的宇迹。

    请丞相命人仿照这字迹;冒徐母之名,写信给元直。”

    曹操就命杨修到此;

    因为人称他“巧笔”杨德祖,不论何人的字体,

    只要被他见到一、二句字迹,他就能够冒得你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现在杨修不但冒着徐母的字迹,还根据程昱的介绍,

    以符合徐母的想法来写了一封给徐元直的冒名信。

    先给丞相过了目,曹操看完了这封家信;

    认为照信上的内容徐元直定然到此,立即命一心腹手下赶去新野送信,

    曹操等人在此许昌等待徐元直的到来。

    送信人很快赶路,到今天已抵新野;

    打听到单军师的公馆,丢鞭下马,请门公禀报军师:

    “费心通报徐先生。”

    门公:“这里只有单军师,没有徐先生。

    来人:“单军师便是徐先生。”

    门公:“你从哪里而来?”

    来人:“我从许昌到此;奉了徐老太夫人之命;有事要见徐先生。”

    门公命他少待片刻。到里面来通报军师单福。

    徐庶正坐在厅堂上;他在想,我此番奉了老师之命来新野相助刘皇叔,

    家中老母尚未知道,想娘亲为我弟兄二人,数十年受尽了风霜,

    既然皇叔重用于我,我准备命人去到家乡,

    将她老人家接来新野。实际上已经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你正在思念之际,外面门公报了进来,说:

    “禀报军师,外面来一人要见徐先生,

    他还说,单军师便是徐先生,又说奉了徐老太夫人之命,

    从许昌到此,有事要求见军师;请定夺!”

    当时徐庶听到这样的报来,心中一怔。

    他想,我为了避人耳目,保护娘亲。

    因此移姓改名叫单福。

    现在我的娘亲怎样会到了许昌呢?

    想到曹操手下的程昱是与我从小朋友,他对我完全了解,

    但是程昱是曹操的心腹,难道他出卖了我吗?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不觉地紧张起来,命门公速叫来人进见。

    送信人由门公领了进来;

    到厅上见过徐庶,便将这封冒名信呈了上去。

    元直拆信观看,上面写道:

    汝弟在外经商,举目无亲。

    正悲惨间,不料曹丞相命人拿至许昌,言汝背反。

    将欲加害;幸程昱救。若能得汝来降,能免我一死,

    驰书到日。星夜赶来。

    以念孝道,然后徐图归耕故园。

    书不尽言。切切勿误。

    这封信不但字迹冒得完全象徐母,

    而且内容也非常符合徐庶的家境,

    特别在最后的第二句,就是“徐图归耕故园”,

    意思就是说,我们也不要帮刘备;

    亦不要助曹操,总之不要为官,

    宁可回家去种田,这种说法徐庶完全相信,

    象自己娘亲的想法。

    她不是叫我不要帮刘备,目的是娘亲已被曹操囚在许昌,

    逼得没有办法所以写出此信。

    徐庶是个孝子,知道娘亲在曹操处受苦,

    已经泪如雨下,他这样的才能,为了孝顺娘亲。

    甚至连一封冒名信也没有察觉出来。

    他首先命送信的人先回去覆命,说我随后即来。

    徐元直拿了这封书信,立即出公馆,赶去衙门。

    刘备正在里面,手下人报进来说:

    “报禀皇叔,外面有单军师悲伤痛哭,前来见你。

    皇叔听到奇怪,心想,军师又不是个小孩,

    为什么哭上门来,其中定有原因。

    他站起身来匆匆跑了出去,

    到衙门口、果真见到这位军师在那里伤心流泪。

    刘备要紧抢步上前问道:“单军师,何事悲伤?

    徐庶:“皇叔,在下不是单福,

    我的真名叫徐庶,名元直。”

    刘备想,怎么单福变了徐庶,缠到现在我还没有缠清,

    所以要紧问道:“请问先生,究竟怎样一回事?”

    徐庶:“皇叔听了,我乃是颖州颖长村人氏。

    早年丧父,老母在堂,舍弟徐康终年在外经商,

    我自幼从司马徽为师,长达二十年。

    昔日去荆州欲助刘表,谁知他宠幸蔡氏,我看他难成大事。

    那一天深夜,我赶到水镜庄,欲问老师谁是明君?

    我师言道:明君就在眼前。

    正巧皇叔那天也在庄上,分明叫我助你皇叔。

    为此赶来新野,在你面前弹剑作歌。

    皇叔不以我是个无名之辈,请至衙门拜为军师。

    我怎敢不竭力报效?

    谁知曹操这老贼,把我老母拿去许昌;

    欲要加害,如今娘亲书信到此,命我立即赶去许昌以念孝道。

    请皇叔不要见怪!我为了老母之命,只能离此新野,

    今天特来告辞,书信在此,请皇叔看来。”

    刘备接信在手;仔细一-看,看得皇叔也险些掉下泪来。

    刘备的伤心;

    主要为的是自己,想我数十年来;刚才得到这样一个能人,

    认为汉室可兴,谁知曹操用了奸计,

    将他老母来迫使徐庶离开我刘备。

    此时失去徐庶,我何日再能成其大业?

    是皇叔为此而伤心。

    但是,他看到元直这种表情,说明他决心要离开新野。

    刘备把书信还给了徐元直,开口对他说:

    “先生:备想你老母在许昌,身受其罪。

    等候你前往,那先生只管前去!”

    元直原想;肯定刘备不会轻易放我。

    目前却出乎意料,他一口应允我走。

    但徐庶感到刘备同意得如此之快,

    说明他的心里比我徐庶还要难过十倍。

    然而知道皇叔为了我母子能重新相见,所以他一口应允的。

    这种仁义之心,徐庶是终身难忘。

    因此,他对刘备说:

    “皇叔之仁义,徐庶没齿难忘,后会有期了,再见了!”

    刘备看徐庶的样子,好象马上就要跑,

    便立即对徐庶说:“先生慢走!刘备多留先生一夜,

    来朝十里长亭送行,先生你看可好?”

    元直一听,这样的明君是世间少有的。

    这一夜再不应允,太觉狠心了!

    因此回答刘备说:“多谢皇叔一片诚心,来朝再见!”

    徐庶回转公馆;准备行李之物,命一个年轻的手下,

    明日代我挑着行李,先去十里长亭等候。

    徐庶要离开皇叔的消息,顷刻之间文武皆知。

    大家赶来衙门,问明其情况。

    孙乾便向刘备献计说:

    “主公;元直有如此之才,相助主公还能值曹操。

    曹孟德兵多将广,再有徐庶相助,好似猛虎添翼,

    杀来新野,我军何能抵挡?

    照下官看来,便将他徐元直三天、五天留住于他。

    光阴如箭;只要一、两个月,曹操不见徐庶赶去许昌,

    他在恼怒之下;定将徐母杀死。

    徐先生是个尽孝之人,听到老母被杀,

    他必然要你皇叔为他老母报仇。

    这样徐元直是永远也不会离开你皇叔了。

    主公看来如何?”大家听了孙乾之计,认为可以一试。

    哪知皇叔摇摇头说:“致杀其母而用其子,此乃是不仁;

    使他们母子今世不能相见,此乃是不义;

    不仁不义之事,想我刘备终身不为!”

    公侯一听,分明我是一条良策,主公为了“仁义”二字,

    就放弃了这样一条好计。

    孙乾想,仁义是要的,但目前处于敌强我弱的时期;

    说笑话万一~曹操大军杀来,你写了两个仁义的大字,

    难道曹兵就会被你吓退么?

    当然,我是这样想。

    主公刘备与我想法不同。

    既然皇叔同意他走了,我等也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刘备也知道大家的心理,他硬着头皮对众文武说:

    “备已决定,你们不必多言,来朝一起与我长亭相送徐元直。”

    文武默默无言。一宵已过到来朝,文武先赶去长亭等候。

    刘备一人来到元直公馆,徐庶早在大门口等待着。

    两人见面之后;没有什么话说,彼此上马,并马而行。

    出了新野,来到十里长亭。

    三里一亭称谓凉亭,这是古时候行善的人所筑的;

    能使长途赶路的人逢到炎暑热天,可以在亭中乘凉一歇。

    逢到寒冬岁月,可以使人略避风雪。

    现在是称谓长亭,十里谓之一亭。

    过去就有人管辖十里之路;此职谓之“亭长”。

    西汉的高祖便是亭长出身。

    长亭不等于凉亭,它有着两间屋子,三面长窗,足可摆酒赴宴。

    这时文武早在等候,现在要紧上前迎接,

    刘备与元直一起下马,皇叔与徐庶挽手同行,

    进了十里长亭之内,大家入席。刘备先敬元直一杯;

    开口说道:“先生,今日一别,不知何日再见?

    刘备相敬你一杯!”

    皇叔说罢,双手将酒杯呈上、徐元直闻听此言,

    知道刘备与我心中一样的伤心,但是为了宽慰皇叔之心,

    一面接杯在手,一-饮而尽,一面回敬皇叔一杯;

    开口说道:“皇叔放心!常言道。

    天各-方,人生何处不相逢。

    想必下会有期,回敬皇叔一杯。请干了!”

    刘备同样饮干了这杯酒。

    这时候,文武都抢着为元直敬酒。

    徐庶要紧对两旁文武拱手谢道:

    “众位先生,列位将军,想我徐庶一向不善饮酒,

    尤其要长途赶路,多饮了路上不便。

    想你们文能安邦,武能定国,徐庶一走之后,

    希望大家要忠心皇叔到底,助他共成大业!”

    这时的刘备……
............
内容不完整?請访问笔趣789(ЬⓠᏃᎳ⑦⑧⑨.CΟM)阅读完整内容!

原域名已被污染,请记住新域名www.bqzw789.info